首页 > 区域 > > 内容页

世界新资讯:幼儿园孩子怎样玩转场馆活动

2023-06-05 09:53:10 来源:教育装备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浙江上虞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家乡,为纪念陈鹤琴先生,传承和弘扬“活教育”思想,1992年10月,上虞市政府把百官镇幼儿园更名为鹤琴幼儿园。更名以来,幼儿园结合“活教育”思想,从园所实际出发,深入开展五指活动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的新路。  新五指活动的“新”,核心就在和谐上世纪40年代,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的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科学、儿童艺术、儿童文学。这就好比人的五根手指,是灵活的、可以伸缩的,五指是长在儿童手掌上的,是整体的,也是血脉相连的。那么,如何让五指活动适应时代进步、教育发展、儿童变化,有效促进每个儿童各方面的和美发展呢?30年来,我园一直在探索与实践,近5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的指导下,开展了“新五指活动”的实践研究。  新五指活动注重儿童生活经验的提升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将“活教育”理念与生态教育、自然教育等理论整合,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炼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做人——根本追求,生活——经验基础,实践——核心途径,创新——发展灵魂,培养健康、博爱、探索、尚美、创造的和美儿童。多年的实践研究,也逐渐形成了“爱、活、做”的课程文化。  新五指活动的“新”,核心就在和谐。为此,我园从“儿童观重塑之新”“课程资源建设之新”及“课程实施途径之新”等多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  场馆活动作为新五指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之一,是幼儿活动的主阵地。我园充分发挥占地55亩的环境优势,基于“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积极开展各类场馆建设和活动的探索,让幼儿身临其境,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体验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活”的场馆建设,从无到有不断生发幼儿园的场馆建设,把幼儿置于主体地位,尊重幼儿意愿,充分让幼儿“做”事,在“做”中提升幼儿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场馆建设的过程就是幼儿积极参与,从无到有不断生发的过程。  幼儿园的“曹娥江水利场”就是从无到有的典型案例之一。曹娥江是上虞的母亲河,始于2003年的“一江两岸”景观工程,是最能展示上虞形象、最具上虞辨识度的地标性景观,也是幼儿和家长经常去游玩的休闲场所。有一天,大班幼儿提出:“我们在幼儿园也来挖一条曹娥江吧!”这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面对曹娥江“挖在哪里、挖多长、谁来挖、怎么挖”等一系列问题,幼儿进行了设计、规划、选址、招募工程队等筹备活动。挖江工程开始后,各工程队分段挖掘,尝试用铁锹、锄头等各种工具挖土,在有石头和树根的地段,还借助了挖掘机。  历时近两个月,一条长50多米、宽近2米、深0.8米的“曹娥江”挖成了。孩子们试着往里面灌水,可是一点水都没有蓄起来。经过用雨伞布、塑料膜、混凝土等多种材料的蓄水实验,孩子们最后选择了用混凝土浇铺来蓄水。  这届大班幼儿即将毕业时,把工程移交给了中班,一届又一届的大班幼儿继续着“曹娥江水利场”的工程建设。二期造桥、建造百官广场,三期造船、灯光亮化,四期融入地域文化,建重华塔、青瓷馆,如今第五期工程已经开始,荧光隧道、双层巴士的建造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曹娥江水利场”于2019年开挖,历经五届大班幼儿的工程劳动,已经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系,繁育了很多水生动植物,“曹娥江”两岸也形成了一批建筑群。在从无到有不断生发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探索、体验和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了多方面的新经验。  目前,幼儿园已有师幼共建生发的室内外场馆20多处,形成了“一亭、二廊、三区、四馆、五园”的空间布局,让幼儿在科学探究、艺术创作、运动游戏、社会交往、多元表达中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  “活”的场馆环境,从有到变动态调整幼儿园的场馆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调整的。幼儿园应以幼儿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对已有的场馆环境进行动态调整。  幼儿园的小厨馆,原本只有室内的操作、清洗、切配、烹饪等设备及工具。随着户外烧烤等农庄活动的兴起,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在不断丰富。根据幼儿的需求,师幼共建了户外烧烤区、土灶区等,扩大了小厨馆的空间,丰富了小厨馆的环境功能,满足幼儿更多的烹饪需求,提供多种烹饪劳动体验。  幼儿园的越剧馆是在娃娃家小木屋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是大班幼儿自主建设的场馆。大班开展“越剧”主题时,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越剧头饰、服饰、道具、乐器等,学习了各种越剧经典桥段。幼儿想要找一个地方把这些作品进行展示与分享,并邀请全园小朋友来观看越剧表演,由此萌发了想要建越剧馆的想法。  幼儿对越剧馆的选址进行了实地考察,投票选定改造原本为娃娃家的小木屋。他们分为环创组、宣传组、纪念品组、剧本创作组,开始建设越剧馆。建设完成后的越剧馆陈列了幼儿自制的戏服、头饰、表演道具、剧本等,也有戏剧脸谱、人物书签、云肩等各类越剧文创产品,还有戏曲表演剧照及儿童读物等。  在其他幼儿投票选出最想看的越剧节目后,越剧馆定期开放,邀请全园小朋友来观看越剧表演。越剧馆的诞生,不仅丰富了我园场馆的种类和形式,也让幼儿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越剧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 “活”的场馆活动,从内到外持续延伸我园不仅充分利用已有的20多个场馆,由师幼自愿申报,幼儿园统筹协调安排活动,更注重场馆活动“从内到外”的持续延伸,让幼儿能在多个场馆的联动中、在丰富多样的真实场景体验中,获得多种生活经验的链接与拓展,促进幼儿的和美发展。  从单一场馆内活动到多场馆联动,让场馆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如:“曹娥江”里的水葫芦繁殖过多了,幼儿打捞后,有的送到羊圈喂羊、有的送到植博馆水培、有的送到艺术长廊供幼儿写生,多余的送到堆肥场进行堆肥,发酵后的肥料用于小农场、果园的施肥;幼儿收集小树林的树枝、树叶,在木工馆制作小船后,拿到“曹娥江”玩划船游戏……在场馆活动的多馆联系、多馆融合中,幼儿零散、单一的经验得到了有效的链接与互通。  从班级室内区域延展到户外场景,让全园幼儿共享场馆活动。如:在基于绍兴地域文化开展的主题活动中,中大班师幼创建了扎染坊、建筑坊、编织坊、剪纸坊、青瓷坊等区域。幼儿园鼓励班级把特色区域搬到户外,幼儿自主选定合适的场景进行布置,如扎染坊在樱花树下、青瓷坊在“一江两岸”等。关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拓展活动内容,有层次性地提供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达到多班卷入的效果。例如,大(7)班编织坊原以竹编为主,区域外设时,该班幼儿为小班幼儿提供了各种纸编材料,为中班幼儿提供了毛线、毛根等材料,大班增加了藤编材料。在这些场馆活动中,幼儿混龄互动、灵动组织,在丰富传统文化体验的同时,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  从园内活动延展到园外场景,进一步丰富拓展幼儿的实践经验。我园定期对幼儿园15公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调查梳理,目前选定了20多个“活教育”课程实践基地,作为新五指活动课程资源的丰富和补充。例如,带幼儿走进阳光集团,了解各式灯具的使用方法及组装、连接技术,为“曹娥江”亮化工程的推进积累了经验,切实解决了幼儿在工程劳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活动搬到巡特警大队、污水处理厂、资源再生利用公司等,让幼儿在各种真实场景下,亲身感受各种行业的特殊性,拓宽视野,建构与提升综合性的生活经验。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鹤琴幼儿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