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名山胜景育珍茗,黄山茶叶甲天下”,在人间仙境黄山,山灵水秀,林木密布,土质肥沃,茶区云雾弥漫,孕育了众多名茶精品。黄山历史上就盛产名茶,我国十大名茶有三席都出自黄山,好手信有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黄山“三大名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可黄山名茶绝不仅仅只有这些,现今黄山茶叶很多,知名度也都相当的高,黄山名茶让国茶更璀璨。
安茶
(资料图片)
安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十大名茶”之一的祁门红茶出自同一产区,都是来自黄山祁门县的特产。茶介于红茶、绿茶之间,算是一种独立于六大茶类、小众且特殊的茶。
安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末期,有200多年历史,被誉为“圣茶”在岭南地区久负盛名。但到了1940年左右,在动乱的时局中几乎销声匿迹。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地茶人挨家挨户寻找老茶号里健在的人,拼凑安茶制作技艺,经过近10年的反复研究、试做,人们才第一次制出了一篓与老安茶味道一模一样的安茶——自此,失传近半世纪之久的安茶从沉睡中苏醒,重新迈入人们的视野。
安茶的工艺非常特殊,参考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制作方法,以及独特的露茶、洞藏两大步骤。首先,选择谷雨至立夏前后的茶青,杀青、干燥后做成毛茶;其次,等白露过后,白天在竹甑中,把毛茶烘干;再次,等晚上把干燥后的毛茶摊匀到竹席上,承接秋夜的露水;最后,露过一夜的毛茶,次日在太阳下晾晒一天,然后蒸软,压入衬有新鲜箬叶的竹篓烘干和陈化。
对初品安茶的人来说,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独特而丰富的口感——品饮时,每一泡茶的滋味都富有变化;随着陈放时间加长,安茶的香气和滋味更会呈现出不同的韵味。
大方茶
大方茶也是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盛产于黄山歙县东南方的老竹岭一带,境内山峦重叠,岗崖起伏,溪涧网布,山涧细水绕山常流,有“十门九不锁”之称,同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大方茶树生长于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造就了大方茶高雅的品质。
大方茶历史可追溯到五代十国,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扁形茶的鼻祖。《旧五代史》有“唐乾化元年十二月,两浙进贡大方茶两万斤”的记载,《歙县志》也有明代隆庆年间僧人创制大方茶的记载。到了清朝时被选为为贡茶,1986年则成为了外交部礼品茶。
大方茶品质以竹浦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的品质最佳,被誉为“顶谷大方”,外形挺秀,平扁光滑似竹叶,色深绿如铸铁,所以也有“铁叶大方”之称。大方茶的炒制分“杀青”、“揉捻”、“做坯”、“拷扁”、“辉锅”五道工序,香气高长,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
黄山白茶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虽名字是白茶,但品种上划分为绿茶,为白化绿茶。白化品种的茶叶,在古时就已有了。只因量少而稀,很少被大众所知,黄山白茶富含氨基酸、铁、锌、硒等营养元素,特别是氨基酸含量高达9.2%,远超安吉白茶。
茶叶外形可人,显金边,内质也有不错的表现。由于酚氨比较低,故茶汤滋味极其鲜醇。看似茶汤清浅,实则滋味饱满,回味有余。香气清鲜,栗香浓郁,呼吸之间带有花香,令人愉悦,滋味也很饱满,有一定的鲜爽度和回甘度,总体协调性颇佳。
第1泡汤色清浅,香气清鲜纯正、略有花香,滋味甘鲜爽口;第2泡汤色浅黄,板栗香浓郁、花香鲜锐,入口顺滑,滋味鲜爽;第3泡明亮度高,茶汤细腻,滋味鲜活度高,回甘生津好;第4泡汤色清浅明亮,滋味淡、杯底留香持久。
珠兰花茶
珠兰花茶是中国主要花茶品种之一,选用黄山毛峰、徽州烘青、老竹大方、歙县红茶等优质茶叶作茶坯,混合窨制而成的花茶。
歙县栽培珠兰花和窨制珠兰花茶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歙县徽城镇稠木岭村、就田村位于歙县城郊山乡,在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上,土质疏松肥沃,气候宜人,是珠兰花的核心产区。据《歙县志》记载:“乾隆年间,琳村肖氏在闽为官,返里后始栽珠兰,初为观赏,后卫窨花”;“歙县珠兰所窨之茶,虽经过年,香气依旧,最为上乘”。
据《中华本草》和《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珠兰花有祛风湿,接筋骨的效果,同时对感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及癫痫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凭借怡人的味道和独特的功效,珠兰花茶早在乾隆年间徽州珠兰花茶就是清廷御用贡茶。
如今,珠兰红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名茶样库,有珠兰黄山芽、珠兰大方、珠兰烘青等品种。歙县珠兰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清香幽雅,鲜纯爽口,外形条索匀齐,色泽深绿光润,冲后整朵成串,宛如一串珍珠,汤色黄绿清明,叶底芽叶肥壮柔软,嫩绿匀亮,品饮时滋味醇和爽口。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